江西周易網(wǎng)、周易大師—睽卦注解
易經(jīng)六十四卦第38卦
睽:小事吉。
初九,悔亡。喪馬勿逐自復(fù),見惡人,無咎。
九二,遇主于巷,無咎。
六三,見輿曳,其牛掣,其人天且劓。無初有終。
九四,睽孤,遇元夫,交孚,厲無咎。
六五,悔亡,厥宗噬膚,往何咎?
上九,睽孤,見豕負(fù)涂,載鬼一車,先張之弧後說之弧。匪寇婚媾,往遇雨則吉。
睽者,彼此相違之義。卦德上離明、下兌悅,悅生于內(nèi),明用于外,悅非所悅,明非所明,悅明不當(dāng),故謂睽。此陰陽相隔,和緩調(diào)理之卦,承上明夷而來。明夷者,真明有昧之義。真明有昧,假明即出,識神用事,順其所欲,明于外而不明于內(nèi),性亂命搖,與道相隔,此睽之所由來也。然睽則睽矣。又有致合之道,特以明雖在外,若能虛其心,可以返明于內(nèi)。欲雖起內(nèi),若能實其腹,可以掃欲于外。明返欲掃,神定情忘,則陰陽隔礙潛通,睽者亦可以致合,故小事吉也。小事者,陰之事。人心用事已久,道心埋沒,大事已去,今欲致合,必先去人心而后生道心,道心復(fù)后,大事方吉。正在睽中,求其人心不壞,其事足矣。安敢望其大事之吉乎。試就小事吉者論之。
初九,在睽之初,道心方去,人心方來,若能剛而守正,不為人心所惑,道心自復(fù),有悔者可以悔亡,如喪馬勿逐自復(fù)也。
然必見惡人無咎者,惡人即人心,人心俱有五賊,足以敗道,不見人心,不知五賊作禍,見人心而順其所欲,漸次導(dǎo)引,五賊不得張狂,所以避害耳。此濟睽于方睽之時也。
九二,當(dāng)陰陽正睽之時,邪氣盛而正氣弱,道心未易相遇。然剛以柔用,從小道中進步,借人心生道心,如遇主于巷,本有咎者,即能無咎。此濟睽于正盛之時也。
六三,愚而自用,順其所欲,如輿曳而牛掣也。不悅于內(nèi)而悅于外,未得于彼,早失于己,如天頭而劓鼻也。如此之人,務(wù)外傷內(nèi),認(rèn)假失真,到頭一著,窮無所歸,始悔自錯,故無初有終也。但不能悔于初,而悔于終,悔之無益。此不睽而自致其睽也。
九四,陽在陰中,道心為人心所陷,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孤陽無依,是睽孤也。然道心雖微,若能敏而好學(xué),不恥下問,交孚抱道之君子,彼此資益,人心日去,道心日增,久之人心化,道心存。陰陽混合,孤者可以不孤,有咎者可以無咎。此以尊交卑,能濟其睽也。
六五,柔順虛心,居二陽之中。既明其我家純陰,又明其他家有陽,虛人心而求道心,本有悔者,而悔可以亡矣。
夫道心者,人心之宗,厥取道心之宗,點化人心之假,如噬膚之易,以是往而行道,有何睽之咎乎?此以虛求實,能濟其睽也。
上九,處睽之極,道心埋沒已久,人不反顧,是睽孤也。道心埋沒,人心用事,習(xí)染成性,疑慮百出,如豕負(fù)涂,載鬼一車矣。若欲復(fù)道心,須先明人心,但明之貴于見之,見豕見鬼,實見的人心為害甚大。既能見得,即能明得,先不明而用心,如先張之弧也。后能明而復(fù)道心,如后說之弧也。無人心而不見道心,無道心而難知人心,借人心復(fù)道心。
卦象
人心雖罪之魁,亦功之首,匪寇而實婚媾也。人心既見,道心即復(fù),于是虛人心,振道心,往而濟睽,則陰陽和合,如遇其雨,洗去一切舊染之污,仍是當(dāng)年圓成無虧之物,其吉為何如乎。此睽終必合,乘時而濟睽也。
六爻俱有睽而致合之道,僅得免其陰陽不睽,而不能陰陽有濟,故彖曰:“小事吉。”然小事能吉,大事即能吉,睽終而合,陰陽相通,至此而求,大事未有不致吉者。修道者,可不先求其小事之吉乎。
- ·上一篇文章:湖南周易網(wǎng)、周易大師—家人卦注解
- ·下一篇文章:廣西周易網(wǎng)、周易大師—蹇卦注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