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八卦的內(nèi)容
《周易》的內(nèi)容主要包括“經(jīng)”和“傳”兩部分。“經(jīng)”部分,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號與卦爻辭。所謂的“六十四卦”,是由“八卦”兩兩相重而得,“八卦”則是由“陰”、“陽”二爻三疊而成。
《周易》的“陰”、“陽”,分別呈中斷的與相連的線條形狀,即“––”與“—”。古人用陰陽范疇來表現(xiàn)寒暑、日月、男女、晝夜、奇偶等眾多概念,正所謂“一陰一陽之謂道”。
在“陰”與“陽”的基礎(chǔ)上,圣人將其符號三疊而成八種不同形狀,分別命名為不同的卦名并擬取相應(yīng)的象征,稱為“八卦”(也稱“經(jīng)卦”),具體如下:
卦象 卦名 象征物 象征意義
乾 天 健
坤 地 順
震 雷 動
巽 風(fēng) 入
坎 水 陷
離 火 麗
艮 山 止
兌 澤 悅
接著,圣人再將“八卦”兩兩相疊,構(gòu)成六十四個不同的六劃組合體,即“六十四卦”(也稱“別卦”),每卦中的兩個“八卦”符號,居下者稱為“下卦”(也稱“內(nèi)卦”,《左傳》稱“貞卦”),居上者稱為“上卦”(也稱“外卦”,《左傳》稱“悔卦”)。“六十四卦”每卦共有六條線條,稱為“爻”!墩f文解字》云:“爻,交也”;王弼云:“夫爻者何也?言乎變者也”。“爻”的原意也就是陰陽之交變。因此“––”稱為“陰爻”,以“六”表示;“—”稱為“陽爻”,以“九”表示。六爻的位置稱為“爻位”,自下而上分別為“初”、“二”、“三”、“四”、“五”、“上”。如《蒙卦》:
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別稱為“初六”、“九二”、“六三”、“六四”、“六五”、“上九”。
所謂的卦爻辭,即系于卦形符號下的文辭,其中卦辭每卦一則,總括全卦大意,爻辭每爻一則,分指各爻旨趣!吨芤住饭灿辛呢、三百八十四爻,因而相應(yīng)的也有六十四則卦辭和三百八十四則爻辭(由于《乾》《坤》兩卦各有“用九”和“用六”的文辭,故將其并入爻辭之中,即總計三百八十六則爻辭)。
“傳”實際上是闡釋《周易》經(jīng)文的專著,即《彖傳》上下、《象傳》上下、《文言》、《系辭傳》上下、《說卦傳》、《序卦傳》、《雜卦傳》,共計七種十篇。因其闡發(fā)經(jīng)文大義,如本經(jīng)之羽翼,故漢人稱之“十翼”,后世統(tǒng)稱《易傳》。
《彖傳》隨上下經(jīng)分為上下兩篇,共六十四節(jié),分釋六十四卦卦名、卦辭和一卦大旨。王弼曰:“夫彖者何也?統(tǒng)論一卦之體,明其所由之主者也。”
《象傳》隨上下經(jīng)分為上下兩篇,闡釋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,釋卦象者稱為《大象傳》,釋爻
象者稱為《小象傳》。
《文言》共兩節(jié),分別解說《乾》、《坤》兩卦的意旨,故也稱《乾文言》、《坤文言》。主要是在《彖》和《象》的基礎(chǔ)上作出進一步闡發(fā)與拓展。
《系辭傳》分為上下兩篇,主要申說經(jīng)文要領(lǐng),貫徹卦爻辭的基本義理。文中對《周易》經(jīng)文作了全面的辨析與闡發(fā),一者抒發(fā)《易》理之精微,二者展示讀《易》之要例。
《說卦傳》是闡述八卦取象大例的專論,也是探討《易》象產(chǎn)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據(jù)。
《序卦傳》是《周易》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綱要,揭示各卦之間的相承相受。前半段經(jīng)《乾》至《離》共三十卦,主說天道;后半段自《咸》至《未濟》三十四卦,主說人倫。
《雜卦傳》猶言“雜糅眾卦,錯綜其義”。將六十四卦重新編為三十二對“錯綜卦”,旨在闡發(fā)事物的發(fā)展在正反相對因素中體現(xiàn)的變化規(guī)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