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禁城風水
明永樂皇帝定京師于北京,按風水營建紫禁城,原來沒有金水河和萬歲山(后改名為景山),基于風水格局之考慮,無天然河水就要風水工力改造,成“背山面水”之格局。紫禁城正北設有玄武門(后改名為神武門),犯了古人不宜正北開門之忌諱,其后需建山為屏障。萬歲山與十三陵天壽山遙相呼應,將天壽山龍脈之氣引入紫禁城,既成為紫禁城的鎮(zhèn)山,又可阻擋北風穿堂。金水河從萬歲山西北方而來,沿萬歲山西麓注入紫禁城護城河中,河水再由西北角樓下引入紫禁城內,流入太和殿前。在八卦中西北方屬乾位,為天門,因此古人賦予金水河一個美麗的寓言:來自天河之水,通過金水河的流動,將天上的“生氣”源源不絕地引入紫禁城.
紫禁城外圍護城河寬達52米、深6米,為保衛(wèi)故宮安全的“人造河”。風水學認為山是實氣,水是外氣,山高大可以界水,水可聚氣。紫禁城內金水河之水從護城河西北角引入,曲曲彎彎地流經武英殿、太和殿、文淵閣、南三所、東化門等重要建筑和宮門前,既將“生氣”導入,又形成風水中的“水抱有情”之勢金城玉帶。金水河全長兩千多米,到東南角又流入護城河,在好幾處建筑前形成“臨水”的風水環(huán)境。紫禁城嚴格按照中軸對稱進行布局,中軸兩端的建筑陰陽對稱。中軸即是中央子午線,是規(guī)劃紫禁城全部宮殿及北京城的基準線。紫禁城內的朝政三大殿,即奉天殿、華蓋殿、謹身殿(后改名為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)和后寢三宮(乾清宮、交泰宮、坤寧宮)均位于中軸線上。其他宮殿均不在中軸線上。也是嚴格按照對稱規(guī)則進行布局,分布在中軸線兩端。
南方屬火,整個紫禁城坐北朝南,嚴格按照“面南而居”等多重要素確定紫禁城布局,力保王氣。午門前內金黃色水橋之造型像一張巨型的弓,也顯現(xiàn)出“保王護主”的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