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帝王陵墓、墓地風(fēng)水網(wǎng)—東漢劉秀墳
公元25年,劉秀稱帝,即歷史有名的光武帝,定都洛陽,東漢朝代始。劉秀死后葬于原陵,位于今河南省孟津縣附近的黃河南邊,邙山之北,當(dāng)?shù)厮追Q“劉秀墳”。一般人看來,此處并非風(fēng)水寶地,劉秀為何葬在風(fēng)水理論中強調(diào)“避風(fēng)”、土壤貧瘠的黃河邊上?這里也有一段秘聞。傳說,劉秀在滅掉篡位的王莽后,就想到在都城洛陽東北的北邙山上營建壽宮。北邙山是歷代富貴人家歸葬的風(fēng)水寶地,民間有“生在蘇杭,死在北邙”的說法。但劉秀的兒子劉莊,即后來的漢明帝不太省心,不聽話,你說東他說西,你說行他說不行,反正與劉秀對著干。用今天的話來說是逆反心理強烈,劉秀為此很傷腦筋。有一次劉秀自嘆,就是在邙山建了壽宮,可死后誰知道兒子會不會讓自己如愿葬進(jìn)去啊,說不定讓他葬到黃河灘上呢,建陵一事因此一拖再拖。
臨終前,劉秀留下遺言,有意試探兒子,稱自己命中缺水,死后一定要將他葬在黃河底下,以盡孝道。劉秀這是說反話,考慮兒子老與他對著干,估計有逆反心里的兒子偏偏把他葬在沒有“水”的邙山上。誰知劉莊這會兒偏偏學(xué)乖聽話了,哭著向他保證,兒子以前一直不聽話,傷了父皇的心,這最一次一定滿足父皇的愿望。劉秀聽罷,急得眼都直了,一口氣上不來,升天而去。明眼人都知道劉秀臨終前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,可劉莊就是糊涂,真的帶著群臣去黃河邊上給劉秀擇選陵址了?蛇@河里怎么建陵?傳說劉莊為此殺了好幾個大臣,最后是河神顯靈,河水向北改道退去,現(xiàn)出了一片沙灘,劉秀就葬在這地方。
這大概是帝王陵址選擇中的最搞笑的秘聞了,實際上不可能是這樣的。史書記載,原陵是劉秀生前開始營造的,秘聞不攻處破。確切地說,是他病死前六年開始營造壽宮,“(公元51年)夏四月,初營壽宮。依孝文故事,務(wù)從省約,使迭興之后,與丘隴同體。凡帝即位,必營壽陵,具器具,漢之制也。”從當(dāng)?shù)乜脊殴ぷ髡叩陌l(fā)掘來看,劉秀的原陵規(guī),F(xiàn)今仍有800畝,陵前的“東漢中興世祖光武皇帝之陵”碑,后刻于清朝乾隆56年(公元1791年)。原陵南依邙山,北臨黃河,近水傍水,風(fēng)光無限,并非如一般人眼中的不吉,實乃風(fēng)水寶地。
劉秀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聰明也很有一番作為的皇帝,奉行薄葬。在位長達(dá)32年,公元57年病死,終年63歲。從考古情況來看,東帝帝王陵要比西漢簡單多了,結(jié)構(gòu)簡化,注重實用。劉秀有遺詔,《后漢紀(jì)》記載了:“朕無益百姓,如孝文帝制度,務(wù)從約省”。孝文帝劉恒是西漢第三位皇帝,生前極力提倡薄厚,與劉邦、劉徹的厚葬思想形成鮮明對比,是老百姓眼里的好皇帝。劉恒死后葬霸陵,與劉邦葬高原廣筑封土堆不同,霸陵“鑿崖為墓”,是中國帝王陵中“因山為陵”的早期典范。
- ·上一篇文章:名人祖墳風(fēng)水、天門風(fēng)水大師考證商尚書祖墳
- ·下一篇文章:王氏風(fēng)水解夢—夢見錢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