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名城、古城名稱由來
姜堰
原為泰縣,后因府治姜堰鎮(zhèn),改名姜堰。姜堰的由來是:古時一次發(fā)洪水,長江、黃河、淮河三處的洪水一起涌到現(xiàn)在的姜堰,在這個情況下,一個姓姜的有錢人出錢修一道堤壩,以擋洪水,由此現(xiàn)在的姜堰有了這個名,又名三水,撤縣設市時,有說定名姜堰市,有說三水市,最后定名姜堰市。
靖江
因靖江地處江海門戶,捍衛(wèi)全吳(現(xiàn)蘇南一帶),屹然重鎮(zhèn),故名靖江。
南通
公元958年建城,《讀史方輿紀要》說:“州據(jù)江海之會,由此歷三吳,問兩越,或出東海,動燕齊,亦南北之喉吭矣,周顯德五年取其地,始通吳越之路,命名通州。”后為區(qū)別河北通縣,改通州為南通。
海安
系古人取大海永不揚波、海水永不泛濫之意而名。
如皋
據(jù)《太平寰宇記》載:“縣西北五十步,有如皋港,港側有如皋村,縣因以為名。”如,往也;皋者,水邊高地也,長江從境南奔騰而過。
如東
“如”皋“東”鄉(xiāng)。
通州
同“南通”。
海門
五代后周時,系江海之門戶而得名。
啟東
原為江中沙洲,后漸漸與大陸連接,并日漸向東延伸,啟東便由“啟吾東疆之意”而得名。
南京
公元前472年,越王勾踐滅吳后,在今中華門西南角長干里筑''''越城'''',為南京建城之始。公元前333年,楚威王滅越,在石頭山置''''金陵邑'''',為南京行政建置之始,金陵之稱亦因此而得名。公元229年,孫權在武昌稱帝,于9月遷都于此,稱作建業(yè),為南京建都之始。公元317年,晉瑯琊王司馬睿以東吳舊都為中心,建立東晉政權,稱作建康。此后,宋、齊、梁、陳相繼定都建康,史稱南朝,南京由此而有''''六朝石都''''的美稱。公元937年,南京成為南唐的首都,稱為江寧府。1368年,明太祖朱元璋在此稱帝,建都稱作南京,是南京建稱之始。
江寧
晉武帝南巡于此,因慨北方戰(zhàn)亂頻繁而談曰:“外江無事,寧靜如此!”,因之改為江寧縣。
江浦
建置為縣,始于明初。
六合
隋開皇四年更為六合,當時,縣境內在座六合山,六峰環(huán)合,縣因山得名。
高淳
明初,京師應天府以“地廣難治”為由,奏割溧水縣南9鄉(xiāng)置縣,“初擬淳化,欽定高淳”。
常州
公元前547年,常州有了第一個名稱“延陵”,后有改為嘗州、武進等,稱之為“常州”,是從隋文帝九年開始的,先前為晉陵,常熟為常州,后常熟縣改屬蘇州,移常州治于晉陵。
武進
吳大帝孫權有詔曰以武進之。為了宣揚武功,改稱的。
金壇
武則天時,以茅山華陽洞內有“金壇百丈”,更縣名為金壇。
溧陽
春秋時已有溧陽之名!
蘇州
隋代始稱蘇州,因城西南有姑蘇山,故別稱姑蘇。
常熟
因縣境地勢自西北向東南緩斜,雖水旱不能形成災害,則歲歲多收,故名常熟。
昆山
縣城西北角有一座小山,取其形為馬鞍山,俗稱“昆山”,有“真山如假山”之稱。
吳江
始建于唐末五代。
無錫
無錫命名由來有幾種說法,這里舉兩種:
其一,據(jù)唐陸羽《惠山寺記》所載,無錫西郊錫山的鉛錫礦在周秦之際已經(jīng)開采,漢初錫礦已告衰落,因此命名無錫。
其二,據(jù)《大清一統(tǒng)志》載:“后漢有樵客于山下得銘云:有錫兵,天下爭,無錫清,天下安;有錫診,天下弊,無錫義,天下濟。”順帝乃改為“無錫”。
江陰
梁敬帝時,改為江陰,至于何為江陰,應該是由于位于江之陰,即長江南岸的緣故吧。
宜興
晉魏帝為義興郡,宋帝趙光義登基后,為避諱改為宜興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