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昌風(fēng)水網(wǎng)、風(fēng)水師講武漢龜蛇二山古老傳說
武漢長江大橋橫臥龜山和蛇山之間,極其雄偉、壯觀。作為大橋南北基址的龜山蛇山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呢。
很久以前,東海龍王手下的龜、蛇二將不和,他們互相瞧不起,都自己夸自己的本事大,經(jīng)常吵架。有一天,他們倆又吵得不可開交,龜將拿著寶劍,蛇將挺起長矛,打殺起來,攪得龍宮里波浪翻騰,連老龍王的寶座都晃蕩起來,還誤傷了一些魚蝦水族。老龍王大怒,降下旨來,派了二太子將他倆捆綁起來,到凡間的長江邊上,一個鎮(zhèn)在漢陽岸邊,一個鎮(zhèn)在武昌岸邊,讓他倆在這里思過。從此,它們就化作龜蛇二山,隔江對峙著。
他倆雖受到處罰,彼此還是不服,隔著江還互相賭氣,看誰化的山長得快。于是龜、蛇二山便日長夜大起來,兩架山的山頭盡力往江中延伸,都想快點伸過江去把對方咬一口。
這一來可壞了事,長江的水道越來越窄,不到半年功夫,已經(jīng)窄得和漢水差不多了。上游宣泄不暢,許多良田村莊被江水浸沒,人們怨聲載道。
呂洞賓在呂祖閣里一覺醒來,知道了這件事。心想,他倆這樣蠻干,那還了得,要讓他們頭碰住了頭,豈不把大江攔腰隔斷,上游的萬頃田畝豈不盡成澤國!他化成一個采藥老人,身背藥袋,肩扛銀鋤,走出呂祖閣,來到蛇山中部,手舉銀鋤,照定蛇腰挖了一鋤。蛇將全身一展,腰部的蛇骨被挖斷了,疼痛難忍,只好趕快縮頭,一直縮到武昌岸上,再也不能動彈了。所以蛇山中間,至今還低很多,象斷了的樣子。
呂洞賓又過江到了漢陽,他請能工巧匠,一夜之間,在龜山頭上造了一座“禹王廟”,把大禹請來住在廟內(nèi),鎮(zhèn)住龜將。龜將被壓得渾身麻木,慢慢往漢陽岸邊縮,剛剛縮到岸邊時,再也沒有力氣縮了,所以至今龜山在江水中留下一個磯頭,那就是龜頭。
龜、蛇二將讓開了水道,長江滾滾,東流千里,再也不受阻礙了。
龜山蛇山二山地理風(fēng)水格局
龜山地形得天獨厚。一邊臨長江,一邊臨漢江。長江這邊與蛇山隔江相望。毛澤東詞云:“龜蛇鎖大江。”形象之壯觀可以想見。漢江那邊與漢口江灘相對,林立的西洋建筑成為它的借景。最妙的是漢江從它的一側(cè)包抄過來,就在它的腳下,與長江會合,形成一個三角地,名為南岸嘴。風(fēng)景極為壯觀,譽為武漢城市建設(shè)畫龍點睛之睛。武漢市政府早就有意開發(fā)此地,征集了許多方案,至今都難以定奪,生怕弄不好,弄壞了。武漢三鎮(zhèn)中心在龜山。龜山雖小,但兩座大橋是它伸出的左右兩臂。它右攬長江,左攬漢江,將武漢三鎮(zhèn)聯(lián)為一體。此種氣魄,此種格局,讓人嘆為觀止!
蛇山位于武漢市武昌區(qū)長江南岸邊。蛇山又名黃鵠山,綿亙蜿蜒,形如伏蛇,頭臨大江,尾插鬧市。蛇山漢陽龜山隔江相望,武漢長江大橋的南岸和漢陽龜山的北岸為一橋飛架的南北交點。蛇山長約1790米,海拔85米,寬約25—30米,山上古跡甚多,名勝也不少,均呈斜陡長狹形,形勢十分險惡。
三國時期,蛇山稱江夏山,又名紫竹嶺。北魏時稱黃鶴山,宋朝稱石城山,元朝時稱長壽山,明朝時被譽為金華山和靈山。其間,以蛇山為山名,是南宋詩人陸游的《入蜀記》中“繚繞為伏蛇……”故后世稱蛇山者為多;至清乾隆《江夏縣志》已有蛇山之名。1909年《湖北省城內(nèi)外詳圖》正式標名為蛇山。
- ·上一篇文章:岳陽風(fēng)水大師、風(fēng)水網(wǎng)講岳陽古城
- ·下一篇文章:雷州風(fēng)水人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