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(fēng)水龍脈山川拱戴洛陽風(fēng)水甲天下
洛陽國之中,城之源,青龍白虎,龍門山水,素有生在蘇杭,葬于北邙,流傳于世。
洛陽三朝故都,自夏、商、周有史以來跨越時間長達三千年有余,華夏民族和中華文明的核心發(fā)源地,國之中,城之源,華夏中原大地的風(fēng)水寶地。萬里母親河黃河、洛水、伊水在這里相會合的三川山水,龍門伊闕關(guān)鎖。洛陽地理位置雄踞中原,北眺千里太行山脈,南望千里伏牛山脈、桐柏山脈、大別山脈,龍根中岳嵩山,北臨萬里黃河母親河和邙山,南系洛水、伊水,東壓黃淮海、江淮平原,西挾關(guān)隴平原;更有群山環(huán)繞,東據(jù)虎牢關(guān),西控函谷關(guān),北通太行幽燕,南對龍門伊闕,如宛葉之饒,自古有河岳山川拱戴,形勢甲于天下之稱,北眺左青龍千里太行山脈,南望右白虎千里伏牛山脈、桐柏山脈、大別山脈,龍根中岳嵩山、天地之中,萬里母親河黃河奔騰到龍根,前朱雀朝鮮半島三千里錦繡河山,后玄武背靠中華民族的龍脈龍身阿爾泰山脈、天山山脈、昆侖山脈、秦嶺、伏牛山脈、太行山脈,前明堂千里黃淮海平原、江淮平原,前面的泰山是案山。青龍白虎,朱雀玄武,背靠龍身,面朝東海,風(fēng)水甲于天下。
洛陽素有生于蘇杭,葬于北邙說法。洛陽城北的邙山是中國人葉落歸根、終極歸宿的代名詞,邙山上陵墓多得幾無臥牛之地,更有6代24帝長眠于此,分布之密、數(shù)量之多、延續(xù)年代之久,堪稱中國之最。邙山屬崤山余脈,高出黃河、洛河水面約150米,地勢開闊,南有洛水,地處黃河與洛河交匯處。在邙山地表以下5 ~ 15米的土層,滲水率低、黏結(jié)性好、土壤緊硬密實,最適于安置墓穴,在風(fēng)水理論中,葬地講究生氣凝聚、風(fēng)吹不到,并且有水流可以界止生氣,郭璞寫到風(fēng)水名著《葬書》對此的解釋是:能夠給人帶來福音的葬地,靠的是葬地內(nèi)的生氣。生氣在地里流動,遇見風(fēng)一吹就散了,遇見水流一攔擋,就停止不動了。這其中的氣,指的是陰陽二氣。宇宙間存在的這兩種相反相成的氣,時刻不停地在消長變化,當(dāng)陰陽二氣彼此平衡為最佳狀態(tài)。邙山一帶北枕邙山南蹬洛水,正是靠山面水,藏風(fēng)聚氣的理想營墳之所。
- ·上一篇文章:青囊序歌訣
- ·下一篇文章:廣西陰宅風(fēng)水點穴案例鑒賞